一、農業↘生態學 1. 農業生態學的內容與任務 2. 農業生態系統 3. 生物種群 4. 生物群落 5. 生物與⊙環境的關系 6. 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 7. 農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8.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與優化設計 9. 農業資源利用與農業生態環境保 10. 生態農業與持續農業 二、土壤肥料學〒 1、土壤與土壤肥力的概念 2、土壤礦物質種類、來源與存在狀態;不同土壤顆粒組成的肥力特性@ 與改良利用; 3、土壤有機質的來源、組成與作用;土壤有機質的轉化及其意義;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意義與途徑; 4、土壤膠體的概念、種類及◆作用; 5、土壤孔隙數量、類型、分布對土壤肥力的影響;土壤結構〗體的種類與肥力特性; 6、土壤的酸堿性、氧化還原性的概念↘及其對土壤肥力的影響; 7、土壤水分的類型、數量與有∏效性;土壤水勢與土壤水吸力;滯後現象及主要成因; 8、肥料的概念、種類;施肥▲原理與依據;氮、磷、鉀肥的合理施◎用。 三、植物保護 1、植物保〓護概念以及植物保護學的研究內容; 2、植物病害概念; 3、侵染過程,病害循環、單循環病害、多循環病害; 4、植物病原種類及致病性、生理小種; 5、植物抗】病性; 6、病害流行及影響因素,預測預報概念和分類; 7、侵染性病害特點; 8、診斷程序、柯赫氏法則; 9、植物病害防治措施; 10、昆蟲各部分基◥本構造和功能; 11、昆蟲發育與變態; 12、生殖方式; 13、昆蟲的ξ 行為; 14、世代和生活年史; 15、昆蟲分類的基本原則和方法; 16、昆蟲發生與環境關系; 17、昆蟲種群結構,害蟲空間分布型及調查取樣,害蟲預測預報及防治方法; 18、植物化學保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; 19、殺蟲劑類型及其主要作用機制; 20、殺菌≡劑類型及其主要作用機制; 21、除草︼劑類型及其主要作用機制; 22、我國植保方針、IPM、“3R”問題等基本概念; 23、水稻主要病蟲害及其發生∮特點與綜合治◣理技術; 24、小麥主要病蟲害及其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技術; 25、棉花主要病蟲害及其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技術; 26、大豆主要病蟲害◢及其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技術; 27、雜糧主要病蟲害及其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技術。 |